「活水知识库」棕榈油系统梳理(一)油脂之王:世界棕榈油的生产贸易及中国消费现状分析

来源:小九直播下载    发布时间:2024-04-07 00:47:54 881

  原标题:「活水知识库」棕榈油系统梳理(一)油脂之王:世界棕榈油的生产贸易及中国消费现状分析

  扑克导言:棕榈油作为世界主要油脂品种之一,其生产量和贸易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在植物油生产和消费市场中占有非常非常重要的地位。详细论述了近年世界棕榈油的生产及进出口贸易情况;并对近年我国棕榈油的进口数量、品种、消费以及分提加工现在的状况进行了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棕榈油以其特有的营养特性、氧化稳定性以及相对低廉的市场行情报价被众多行业所青睐,大范围的应用于食品、化工以及能源等领域。目前,世界棕榈油的生产量达到了7070万t(截止至2017年),占植物油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贸易量达到4500万t(截止至2017年),占世界植物油贸易总量的60%以上,在植物油生产和消费市场中占有主体地位。我国棕榈油全部依靠进口,是进口和消费大国之一。

  进入21世纪,棕榈油的需求量迅猛增加,马来西亚等棕榈树种植国家在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棕榈果单产的同时,及时扩大了棕榈树的种植培养面积,保证了棕榈油在全球市场的稳定供应。其全球产量一直呈稳步增长态势。作为世界四大植物油脂品种之一(棕榈油、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2004/2005年度,其产量达到3350万t,首次超过大豆油的产量(3253万t),占当年植物油总产量(11162万t)的30%以上。近年来,全球棕榈油的进口量整体上呈稳定增长的趋势,2012到2016年全球棕榈油进口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8%,2016年全球棕榈油进口量为4471万吨,2017年全球棕榈油进口量超过4500万吨。

  世界上有约20个国家生产棕榈油,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南美等热带雨林气候或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棕榈油主要的进口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欧盟和中国,2016年印度棕榈油的进口量为900万吨,占全球棕榈油总进口量的20.13%,欧盟棕榈油的进口量为670万吨,占全球棕榈油总进口量的14.99%,中国棕榈油的进口量为500万吨,占全球棕榈油总进口量的11.18%。

  随着世界棕榈油产量的迅速增加,其贸易量(出口量)也出现同步迅速增加之势。2006/2007年度,世界棕榈油的总产量为3733万t,出口量达到2756万t,占棕榈油总产量的73.8%;当年世界植物油出口总量为4910万t,棕榈油的贸易量占世界植物油脂贸易总量的比重超过50%,达到56.13%。2008/2009年度,这一比例已突破60%,达到62.08%。

  棕榈油主要的进口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欧盟和中国,它们的进口量约为世界棕榈油总进口量的60%。2006/2007年度,欧盟由于生物燃料行业的需要大幅度提高了棕榈油的进口量,达到729.4万t,近年一直维持在500万t左右的水平。2008/2009年度,印度棕榈油的进口量为686.7万t,首次超过中国,居世界第一位。2016年印度棕榈油的进口量为900万吨,占全球棕榈油总进口量的20.13%,欧盟棕榈油的进口量为670万吨,占全球棕榈油总进口量的14.99%,中国棕榈油的进口量为500万吨,占全球棕榈油总进口量的11.18%。

  2012年到2016年,全球棕榈油的出口量整体上呈稳定增长的趋势,全球棕榈油出口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2%,2016年全球棕榈油出口量为4637万吨。

  全球棕榈油主要由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出口,2016年,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出口量为2500万吨,占全球棕榈油总出口量的53.91%,马拉西亚的棕榈油出口量为1700万吨,在全球棕榈油总出口量中的占比为36.66%。

  中国棕榈油的消费完全依靠进口,所以进口进度、节奏和价格对国内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下图为中国海关口径统计的过去6年来国内棕榈油月度进口变动情况,应该说有着非常明显的周期性。年初进口保持在低位,4-5月份之后开始明显攀升,一般10-12月份进口量快速大幅拉升,规律性相对明显。历年1-2月份不仅仅主要出口国产量、库存保持低位,国内进口量也处于年内低点位置,所以对行情不太构成拉动或是存在较强的指导作用。

  由于中国棕榈油价格直接受到外盘价格传导,所以进口量、进口价格都会对国内棕榈油走势构成制约作用。上图为2012年至今的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离岸价格月度变动情况,能够正常的看到在年初,历年的棕榈油价格变化是不大的,基本保持平稳态势;一般在2月末或3月初棕榈油出口离岸价格会有所走高或是大概率事件。6月份之后棕榈油出口离岸价格有所回落或调整。

  由于国内融资贸易的取消,棕榈油进口不在成为一种融资手段,所以无论从棕榈油进口比重、棕榈油进口性质来看都有所改变。这也使得国内棕榈油库存性质发生了一些变化,从量级上整体保持回落态势,较历史整体来看。

  棕榈油融资贸易的取消,意味着国内棕榈油保持着“随用随买”的节奏,所以库存应该是国内供需松紧的基本反映,当然进口节奏要受到内外盘比较因素的制约。2016年12月国内棕榈油库存触及历史低位,整体保持在23.3万吨左右;之后棕榈油库存开始回升,截至2月15日国内棕榈油库存保持在54.6万吨附近,较低位上升了134%左右。由于目前国内春节假期刚过不久,企业还没有完全进入真正生产状态,库存保持增长能够理解。我们大家都认为随着国内生产周期的开启、气温的逐渐回升,国内库存应该有所变化,库存的增加或是减少直接意味着未来国内棕榈油价格的变化潜力。

  我国棕榈油进口品种有硬脂(44~56℃)、液油(19~24℃)和毛油。历年进口数据(见表4)显示:24℃棕榈油是我国进口的主要品种,其2008、2009、2010年度的进口量分别占当年总进口量的83%、70%、72%。2008~2009年间,毛棕榈油进口量维持在60万t以上,约占棕榈油进口总量的10%。前几年硬脂的进口量会降低,但近两年其占的比例上升明显。

  我国棕榈油进口地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广州、张家港、天津等地。据天津、南京和黄埔海关统计显示,2010年三家海关的总进口量占全国总进口量的74%,此外,青岛、厦门海关的进口量也比较大,分别占全国总进口量的7%和4%(见图4)。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华北(天津周边地区及山东)、华东(张家港、泰兴、宁波等上海周边地区)、华南(黄埔、深圳及厦门等广州周边地区)三大棕榈油进口、加工和销售中心。

  我国棕榈油的贸易流向和消费有着非常明显的区位特征。天津、上海和广州周边地区是我国大型棕榈油加工公司的主要分布地,加工后的产品通过水路、铁路和公路等运输方式销往周边地区进行消费。天津的棕榈油主要销往东北三省、内蒙古、津京、河北及河南北部、山东东部等地区;张家港、镇江和泰兴的棕榈油通过长江水道销往上海、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重庆、四川等长江流域各省区,同时也通过铁路销往河南、陕西部分地区;广州周边地区棕榈油加工公司大多分布在在广州-东莞-深圳沿珠江入海口一带,加工后的产品以水路销往广东、福建,以铁路和公路销往江西、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

  棕榈油的消费领域包括食用和非食用两个方面。棕榈液油(熔点19~24℃)的消费主要以食用为主,分别作为起酥油、煎炸油、家庭烹调用调和油以及其他食品专用油脂。据有关报告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近年我国棕榈油的食用消费量占消费总量的比例基本稳定在80%(见表5),其中方便面加工领域约占20%(2009年度方便面加工用棕榈油的消费量为124万t),食品加工领域(包括烘焙、糖果、巧克力、冰激凌)约占35%,家庭烹调用油领域约占25%。非食用领域消费量占消费总量的20%,最重要的包含日化(高级皂)、油化工以及生物能源等领域。

  棕榈油的熔点较高,其消费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夏季常温下为液态,消费量比较大,冬季由于气温较低,棕榈油易形成固态,对消费产生较大的影响。消费的季节性直接表现为进口的季节性,多个方面数据显示,1~2月份的进口量小,6~9月份的进口量大。

  与其他油脂相比,棕榈油具有生物活性营养成分丰富,氧化稳定性很高,价格相对低廉等优势,其作为食用调和油的基料,常用于烹调、煎炸用油以及食品专用油脂等领域。但由于棕榈油中饱和酸含量约占50%,低温下呈固态,限制了其消费,分提技术改变了这一状况。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棕榈油进口数量的迅速增加,我国棕榈油的分提加工能力也得到了快速提升,2009年我国棕榈油的日分提加工能力达到27000t,主要有天津聚龙、益海嘉里、中粮、中纺和厦门中盛等棕榈油加工公司,2010年,许多企业纷纷投资建设新的分提生产线t以上,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棕榈油的日分提加工能力已超过30000t。

  目前,我国棕榈油加工业大多分布在在珠三角、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2009年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的日分提能力分别超过13000t、7000t和5000t,它们占到我国棕榈油总日分提能力的90%以上,加工布局初步形成。随着部分临港企业新建分提项目的竣工,群聚效应更加明显。

  我国南北温差大,不一样的地区、不同季节需要分提的品种各不相同。近年来,随着对棕榈油分提工艺的一直在改进,通过工艺参数的调整可以生产不一样熔点的棕榈油分提产品,如18、16、12、8℃超级棕榈液油等,形成了系列化的产品品种,为其在不相同的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保证。

  中国是世界上油料生产、贸易和油脂消费大国,近年来,中国油料油脂产业发展较快,极大地丰富了市场,满足了城镇和乡村居民逐步的提升物质生活的需要,在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作用日显重要。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油脂的食用消费量和总需求量都呈现逐年增长之势,2009/2010年度分别达到2320.1万t和2564.5万t,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为此,我国每年在大量进口大豆、菜籽油等油料作物的同时,植物油(包括棕榈油、大豆油和菜籽油等)的进口量也在逐年增加。目前,棕榈油已成为中国仅次于大豆油的第二大植物油消费品种,接近植物油总消费量的四分之一,棕榈油已成为中国食用油脂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见图5)。因此,根据全球棕榈油生产和贸易势态,适时增加棕榈油的进口和储备,可以充分的利用国外丰富的棕榈油资源,达到保障我国食用油市场供应的目的

  生产调和油的目的,一是为了改善食用油的脂肪酸组成,使之更加适合于人体营养需求;二是为增加油脂中某种特殊的生物活性成分,使之营养更为丰富。但是,目前国内调和油市场处于较为尴尬的局面,由于标准的缺失,许多企业竞相用价格相比来说较低的棕榈油大量添加到食用调和油中;更有少数不法人员直接将香精等非法添加物违法添加到油脂中冒充调和油。因此,从脂肪酸组成和生物活性成分等方面来规范和制订食用调和油的品质衡量准则和相关检测的新方法,确保食用油安全已迫在眉睫。

  数据来源于美国农业部和马来西亚棕榈油委员会公布的相关报告以及中商产业研究院。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