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频道

来源:小九直播下载    发布时间:2024-02-22 06:25:30 74

  10月16日傍晚7点过,黔江区三岔河河滨公园内歌声飞扬,舞步欢快,吸引不少市民驻足观看。

  34岁的张余站在人群中,笑得特别开心。他老家在毗邻黔江的湖北省咸丰县,10年前来到黔江工业园当操作工,2019年在黔江买了房,成了黔江人。

  “黔江离老家近,在这里工作稳定,小孩读书也方便。”张余说,黔江“黔城”似锦,相信自身在这里也能前程似锦。

  近年来,黔江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等发展机遇,以城区为重要载体不断壮大产业集群、推动产城景融合,通过加生、教育等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推动“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的建设,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之城。

  厂房外草木葱茏、鲜花盛放;厂房内是无尘车间,身穿浅蓝色超净服的工作人员正巡查监控生产线运行……中国西部最大的药用胶囊生产企业——重庆衡生药用胶囊公司,更像是黔江高新区里的花园。“我们年产能达到100亿粒,其中30%销往欧美市场。”公司董事长吴易果自豪地告诉记者。

  当年在厂房选址时,吴易果颇费了一番功夫:胶囊所需骨胶大多数来源于北方地区,而大的胶囊生产企业与制药企业集中在沿海地区,靠近哪端更利于企业发展?

  “这里是理想的落户之地。”他表示,作为药用胶囊,要良好的外部清洁环境,位于武陵山腹地的黔江是生态明珠;原料需要便捷的运输,产品一定要通过冷链外销,而黔江处于渝怀铁路重要节点上,并有渝东南最大的冷链物流基地;客户要经常到企业考察,黔江机场快速缩短了公司与外界的空间距离;工业园提供周到的“保姆式”服务,让企业能安心发展。目前,衡生药用胶囊公司已在黔江建起20条全自动胶囊生产线。

  以城市为载体、以产业为保障,黔江实现了城市与产业的相互促进。黔江城区已集聚了49家像衡生药用胶囊公司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建成渝东南首个百亿级特色工业园区,并通过设立研发技术平台和企业创新服务中心等,以城区为支点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形成了对周边区县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产城景融合,让黔江城市的“魅力”不断的提高。通过保护穿城而过的黔江河、建设位于城市核心的峡谷公园,黔江城区成为绿意盎然的大公园,吸引了更多外来企业和人口集聚。

  自2011年以来,黔江城市面积扩大了36%,新吸纳人口7.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0.89%,成为渝东南片区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区县,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临近傍晚,黔江正阳新区正舟路西侧的二十多家便捷旅馆迎来入住高峰。部分入住者操着外地口音,手上拎着X光片袋等资料。这里毗邻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新院区。

  “我出差顺道再来趟医院,准备明早拍片,看看手术效果。”来自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胡大哥和记者说,他上腹疼痛反酸一年,于今年6月来黔江检查,被确诊为胃窦癌进展期。这种病的常规治疗法是通过化疗等待手术机会,而这种机会一般在30%左右。

  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的专家团队为胡大哥制定了新的治疗方案:实施“化疗+免疫治疗”,并在今年9月为他实施了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手术取得成功。

  “身边不少亲友患了疑难杂症,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来黔江复查。”胡大哥说,黔江离酉阳近,技术不比大城市差,能节约时间和精力。

  完善的卫生与教育资源,已成为黔江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围绕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新院区、黔江民族中学等,附近涌现出了大量餐馆、旅馆、居民区。据统计,在黔江城区新落户的人口中,有54%来自周边区县。

  与此同时,作为渝东南地区重要的医疗卫生、教育中心,黔江与渝东南乃至武陵山区群众实现公共资源的共建共享。目前,该区区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1%以上,区外来黔江就医病人比例达32%;辖区内有各级各类学校219所,学生12.37万人,其中非黔江籍学生超过3万人,占比居渝东南各区县首位。

  清晨7点过,太极镇重庆厚德服装加工有限公司车间,缝纫女工孙二第一个走进车间打开灯,预热平车缝纫机,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厂里是做计件,多劳多得。”孙二说,家里3个娃娃,她在镇里打工陪读,既能照顾家,又能分担在外务工的丈夫的压力。

  今年43岁的厚德服装董事长高甫生,是太极镇太河村人,曾在沿海打工,后来回到黔江城区做生意。

  “太极镇在搞乡村振兴,发展机会很多。”高甫生和记者说,去年他回老家时发现镇里正在招商引资,于是决定把自己在黔江城区挣到的“第一桶金”带回老家创业发展。

  在一番考察后,高甫生发现镇里有不少像孙二这样的留守妇女,她们为照顾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却又无固定的收入来源。于是,在政府的帮助下,他租下镇上的闲置厂房,买来六七十台电动平车缝纫机,加工出口非洲的内衣。

  为了让员工掌握先进的加工技术,高甫生托朋友将有一定基础的员工送到沿海制衣厂学习,培训半个月后再回来“传帮带”。脱贫户龚建容就是这样从零起步的,现在一个月能收入5000多元。

  目前,在厚德服装工作的员工有六七十人,其中1/4来自脱贫户或边缘户家庭,如今有些员工还准备攒钱在场镇上买房居住,实现就近上班。(记者 罗芸)